69看书网 » 修真小说 » 第一日不落帝国最新章节列表 » 第163章 第一次政府工作会议 (1/3)

第163章 第一次政府工作会议 (1/3)

文/时空寡头ken
第一日不落帝国 | 本章字数:359.21万字 | | 第一日不落帝国txt下载 | 第一日不落帝国手机阅读

华夏帝国建国之后的第一次正式的政府工作会议在神京(新建的洛阳)帝国议会大楼召开。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小会议室才是决定一切的策源地啊。谁总结的‘大会决定小事,小会决定大事’,这真是中国政治的传统精华啊。

“什么?黄河决口了?不该啊?历史上记载这几年都没有决口过啊。啊今年就是1099年,正是在内黄决口了,东流断流,黄河彻底恢复北流故道。该死的,我怎么忘了今年会决口?”赵守忠听到李基的通报后愣了。

“现在说马后炮有什么用?你赶紧制定方案救灾抗旱,断流的东流流域要做好安排。”早知道今年刚刚建国黄河就会决口就不会这么早把治理河道的专项资金调拨下去了。李基又开始头疼起来。

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

黄河,古称“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每位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豪的母亲河。它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浩瀚无比的民族文化,其博大精深难以简单表达。然而,这条“母亲河”在历史上曾随其变迁而多次出现水害。据统计,从春秋时代的周定王五年(前602)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共决口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26次,重大的改道6次。每次改道都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灾难,对黄河下游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对中原地区的地理环境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

先秦时期,古黄河的下游河道在冀中平原上游徙漫流,形成多股河道。故有“九河”之称。这一时期下游河道的河床是比较稳定的。据谭其骧先生考证,在筑堤以前,黄河下游河道见于古代文献记载的有《山海经.山经》、《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三条(以下简称《山经》河、《禹贡》河、《汉志》河)。三河皆北流入海。“堤防之作,近起战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由于没有堤防,每遇汛期,免不了要漫溢泛滥。战国中期筑堤以后,《山经》河和《禹贡》河断流。专走《汉志》河,河口在今黄骅附近。这是历史上黄河河口第一次大的变迁。此种情况一直沿袭到西汉末年。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

オノ骱菏保黄河决溢11次,主要是在中后期。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在瓠子(今濮阳西南)决口,洪水东南泻入巨野泽,由泗水入淮,这是西汉最著名的一次决溢,历时20余年,直到元封二年(前109年)才堵塞回归故道。其后,黄河多有决溢。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黄河在魏郡元城以上决口,久不堵塞,泛滥于济、汴之间长达60年,直到东汉王景治河,才结束这种局面。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动员了数十万人,在王景的主持下,采用修堤、护岸和疏浚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方固定了河道。史称,王景与助手王吴“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渍,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遗漏之患”。通过这次治河,“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形成了一条新的河道。一般认为,这是黄河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自东汉以后,由于王景治河疏导得法,特别是因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一度变农为牧,中原地区生态环境破坏速度趋缓等原因,黄河出现了700年左右的长期安流的局面。

自唐中期以后,黄河泛滥日益严重。五代初年,黄河决口即不绝于史。五代数十年间,黄河不仅因洪水频繁决口,而且因战乱不止,许多军阀以水为兵,多次人为决口,以致中原连年水灾。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辽宋金时期的370余年间,黄河决口泛滥或改道有记载的就达到210余次。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十一月,河决澶渊,泛数州”;“五月,河大决濮阳,又决阳武”。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秋七月,“河决孟州之温县、郑州至荥泽、澶州之顿丘”,以致中原等地一片泽国。此后黄河决溢之害较前更甚。宋仁宗时,黄河决口频繁且大。天圣年间,黄河在滑州与澶州之王楚埽等地再次决口。景祐元年(1034年),“河决澶州横陇埽”,加上后来的决口,黄河在澶州横陇埽(今河南濮阳东)开始逐渐冲出一条新河,在今无棣以备入海,后世史书多以此称为“横陇河”。

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在今濮阳东)决口,向北改道。形成“北流”,在泥沽(今天津市东南)入海。嘉祐

(快捷键 ←) 上一章:第162章 回忆赵煦退位始末章节列表下一页:第164章 政权稳定过渡(1/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