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武侠小说 » 空降迦勒底随后成为所长这件事最新章节列表 » 104. 人知(上) (1/2)

104. 人知(上) (1/2)

文/坂本更新56

“你诚然能够知晓过去与未来。”

拉莱耶城中建筑的曲面开始变换,像是有着生命的植物从种子中萌发了新芽。

平直的线与面重新构筑了螺湮城中令人作呕的建筑,变得更符合人类的审美,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

“但你却无法把握当下。”

伴随着阿尼姆斯菲亚话语的结束,克苏鲁缠绕在拉莱耶城中每一处角落的触须像是缠绕在了空气上一样穿越过去。

克苏鲁失去了着力点的肉身在水压与阿尼姆斯菲亚的魔术之下重新坠向了撕开大地的裂口。

世界上绝不存在真正的“全知全能”。

否则克苏鲁也不会就这么进入了阿尼姆斯菲亚的计划中。

即便克苏鲁“能够”观测到对于阿尼姆斯菲亚来说属于未来的事物,但他却无法做到全知。

宇宙中的一切对克苏鲁而言都是当下,克苏鲁超越了时间。

过去与未来的界限被模糊,真正的克苏鲁超脱于宇宙,超脱于人类,从某个超脱于长宽高与时间的维度注视着一切。

可这也只能给它一个机会去观测人类无法观测到的事像。

而非让它全知。

人类同样能了解“当下”的某个存在。

“知晓”本身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全知”。

“能力”本身也不苛刻,苛刻的是“全能”。

法国的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提出了困扰科学界许久的物理学四大神兽之一,拉普拉斯妖(dee)。

与之齐名的还有芝诺的乌龟、薛定谔的猫以及麦克斯韦妖。

加上拉普拉斯妖则分别辨证了经典力学(拉普拉斯妖),微积分(芝诺的乌龟),量子力学(薛定谔的猫)与热力学第二定律(麦克斯韦妖)。

在未探究到量子力学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之前。

认为牛顿提出的经典力学绝对正确的的人们天真的认为只要掌握宇宙中此刻所有原子的位置与动量,就能通过一串公式精确的算出下一刻的宇宙会是怎样。

因此拉普拉斯假设有一个恶魔能够知晓宇宙中所有原子的动量与位置,同时还有着高超的计算能力,那么它就能做到“全知”。

这个恶魔就被诠释为了拉普拉斯妖。

只考虑经典力学的存在,拉普拉斯妖的存在合情合理,克苏鲁似乎正是这种能够做到全知的存在。

可经典力学不能用在极宏观的尺度,那里听从相对论。

也不能用在极微观的尺度,那里听从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中的电子不确定性导致即使只考虑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试图计算一个气态氧气分子在0.1毫微秒之后的位置也是无用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规定了熵增的过程不可逆——————而牛顿力学中的所有现象都应当是可逆的。

【因此“全知”根本不存在。】

尽管身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但爱因斯坦始终不赞同量子力学的正确性。

不过即便是爱因斯坦,也有错误的时候。

为了反驳量子力学,爱因斯坦曾说过:“上帝不掷骰子。”

的确,上帝不会掷出骰子,但这里好像根本没有全知全能的上帝。

然后是“全能”————————

万事万物皆有着极限,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规定的。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熵恒增不减。

熵是什么?

熵是宇宙中的混乱度。

假设暂停在宇宙诞生的瞬间观察,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聚集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个奇点之上。

没有复杂的分子结构也没有多达119种的元素,没有壮丽的星云结构也没有广袤的深空。

热的地方聚集着所有的热量,而冷的地方没有一丝的热。

没有太阳与地球的分别,也没有土星与木星之分。

这时的宇宙单一,纯净,熵(混乱度)为零。

随着时间的发展,宇宙开始形成,物质开始分化。

天体开始形成,积攒够足够质量开始核聚变的恒星开始向外辐射热量。

寒冷的虚空中开始有了温度,不该拥有活动的地球上也有了生命。

把地球当作孤立系统的话,从太阳幅射过来的热量抵消了地球本身向外散发的熵增。

所以地球会有温度。

但太阳终有一天会熄灭,终有一天会向周围释放干净所有的热。

宇宙也是如此。

收集在盒子中的沙砾挥洒在了整个房间中,混乱度达到了巅峰。

除非还有什么系统能够从宇宙之外加热宇宙,好像太阳加热地球一般。

置身于时间之外,高维中的克苏鲁似乎又成为了完美的“全能”候选者。

但能够加热宇宙的系统也必定会面临熵增。

克苏鲁也仅是相对于人类与这个宇宙而言永恒。

除去能够无中生有的“永动机”,否则没有任何存在能够逃过熵增的终极命运。

麦克斯韦妖((on)就是由伟大物理学家、电动力学的创始人詹姆斯·麦克斯韦尝试提出的逆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设想。

他假设有一个智慧的恶魔能够观测到分子运动的快慢,然后操纵着一个理想状态下不会消耗能量也不会释放能量的阀门。

恶魔会将运动快的分子放在阀门的一侧,运动慢的分子放在阀门的另一侧。

运动快的分子的温度更高,而运动慢的分子相比而言则温度略低。

分子本身的运动不需要外力,但在均匀的分布在宇宙大环境下最终将不存

(快捷键 ←) 上一章:103. 知晓过去与将来之物章节列表下一页:105. 人知(下)(1/2)(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