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官场教父最新章节列表 » 第485章 终南捷径 (2/3)

第485章 终南捷径 (2/3)

文/八月炸
官场教父 | 本章字数:1245.7万字 | | 官场教父txt下载 | 官场教父手机阅读
价而沽,这事李白也做过,而且很成功,虽然后来失意不干了。但既然想做官,就不能真隐起来,倘若躲到偏僻的地方,让皇帝找不着,那就亏大了。所以既要达到让朝廷隐隐约约地知道自己在哪,又要摆出自己是隐逸的高人,那么离帝都不是很远的终南山确是最佳的去处。

卢藏用这个欲擒故纵的方法是受人指点的,所以肯定不是一两个人用过,这个行业可能还比较兴旺。就如王维在其时不得志,也选择了在终南山隐居,不过他是半官半隐,政治上失意,却舍不得抛官弃职,处终南山中时时窥探庙堂,期待圣意再次眷顾,可惜没有,倒是这样成就了他田园派大家的地位。

看看历史,在唐玄宗一朝,胡风觉得,孟浩然是最为倒霉的一个,早年隐居鹿门山,不甘寂寞,到长安参加科举,失利后也隐居终南山。终于有一天在王维那儿碰到了唐玄宗,当然唐玄宗也听到过他的名声,让他发表一些作品,孟浩然当即吟诵了一首牢骚之作《岁暮归南山》,其中有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让唐玄宗大为不高兴,他认为孟浩然自己不来考取功名,他也没抛弃过他,就叫他还是回终南山去,你爱隐居就去隐个过瘾吧,从此断送了孟浩然的仕途,这是个隐居的失败例子。

胡风认为,历史上很少有人真的想做隐士,归隐田园虽然悠闲自在,但是却寂寞难耐。因而,冒出了许多沽名钓誉的假隐士来,对于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来说,仕与隐,本不是什么非此即彼、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选择题。“学而优则仕”,无论为己为民为社稷,他们悬梁刺股发奋苦读的根本目的,还是期待着有朝一日把这满腹经邦济世之才“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功成名就,光宗耀祖,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满足感啊!

于是就开始出现了一批像卢藏用一样的假隐士,他们隐居不是出于内心的需要,而是一种出名的策略,也属于一种捞取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的手段,他们欲进故退、欲仕故隐。吟啸山林,装成天外飞仙的模样,似乎从孩提时就看破了红尘,将隐逸作为出仕铺垫之“终南捷径”的作秀。不是“只钓鲈鱼不钓名”,而是“钓名”兼“钓利”。不知道的就把他们当成了高人,知道的也只能暗自好笑。

所谓隐以待时者,他们的内心其实极为渴望功名,只是由于时运不济或机遇不凑,只好暂且隐居于山林,以观时势变化待机会而出。其代表人物大概要首推人们熟知的姜太公吕尚,当年他隐钓于渭水之滨,为的不是河里的小鱼小虾,而是姬昌这条大鱼,以实现其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来结束自己颠沛流离于街头连做点贩卖笊篱、面粉等小生意也“倒担归家”的草根生涯,应该是其最真实的初衷。所以他的钓钩是直的,并且离水面几寸高,“愿者上钩”嘛。

在胡风看来,中国走终南捷径最为成功的非诸葛亮莫属。

诸葛亮以退为进,隐居隆中,作为一次人生的伏击,走了终南捷径。他的隆中茅庐距离荆州邓县城,快马只需半个时辰,在此潜伏静观,以待天时。诸葛亮还真幸运,正赶上病急乱投医的刘皇叔前来。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诸葛亮故意让让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诫子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达出诸葛亮不贪图世俗荣辱,不羡慕高官厚禄,一副恬静怡然的隐士生活。难道诸葛亮真对世俗没有好感?难道他真能视名利如粪土吗?

诸葛亮这个人,大名鼎鼎,声震环宇,受到无数后人的崇拜,至今很多人说起诸葛亮时,都要用“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样的词句来形容他。然而,读懂诸葛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是个文人,文人最懂得用华丽的文字、貌似忠诚的言辞修饰自己,包装自己,隐藏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本来面目。再加上历代史家对他的曲笔偏袒,就使得诸葛亮形象变得高大却又玄虚起来。

诸葛亮的文章与言辞都堪称经典,感人肺腑,以其千秋大作、脍炙人口的《出师表》为例,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告诉后主刘禅:“我原先只是个平民,在南阳耕着田种着地。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偷生,没想过要在诸侯里扬名立万。”

他说的前三句话一点不差,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平民,并且在天下正在发生巨大变革的乱世中寻得一方世外桃源的南阳卧龙岗躬耕了10年,然而,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第四句“不求闻达于诸侯”可就是一种很明显的自我掩饰与自我标榜了。

其实,在诸葛亮隐居这10年中,他不仅仅是种种地、看看书那么简单。他虽然高卧隆中,实则“藏器在身”、“未有须臾忘天下事”,是胸怀野心和抱负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广元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他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野心,穿梭在名流之中,结交权贵与豪强,编织着自己的人脉网络。

诸葛亮除了自己娶了襄阳名士黄承彦的丑女儿,还把自己的亲戚一一与权贵攀上了亲缘。当时在刘表统治下的襄阳一带,主要

(快捷键 ←) 上一页:第484章 红墙内外(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486章 走活官场这盘棋(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