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凰涅天下最新章节列表 » 396丁忧之议 (2/3)

396丁忧之议 (2/3)

文/君朝西
凰涅天下 | 本章字数:1101.37万字 | | 凰涅天下txt下载 | 凰涅天下手机阅读
九州归朝细节外,其余六位都在座。谯定坐了他惯常的位置——政事堂在堂议某些要事时,为了顺利通过门下省的审议,有时会请门下长官临席——捋着须半眯眼做旁听状。

议厅内诸人都心知肚明,卫希颜的奏章明着是说丁忧之请,但暗里牵涉的却是对丧礼的非议。

她在奏中所言“婿同媳礼,守制三年”,但女婿持服怎么可以等同儿媳之礼呢?这是有“父系、母系有别”和“男女有别”的宗法大义在内。

在父系的宗法社会里,父党为宗族、宗亲,母党为外亲,妻党为内亲,而父权社会的宗法大义只重宗族、宗亲,不重外亲、内亲。所以对父党的服丧要重于对母党和妻党的服丧。

又男女不平等,如夫妻之间,妻为夫服最重之丧斩衰三年,夫为妻则只服齐衰杖期一年。同样,妻为夫之父母服斩衰三年,但夫为妻之父母只服缌麻三月。而子、女(未嫁女)对生身父母的丧礼也是不同的,规定为父斩衰三年,为母齐衰三年——如果父亲还在世,只能服齐衰杖期一年。此谓之男女有别,女子“三从”。

卫希颜在奏折中道,现在儒家遵循的《仪礼·丧服·子夏传》中的三从之礼,有悖孝道大义,而夫为妻之父母所服之丧要大大轻于妻为夫之父母就是源于这个“有悖”,不为道理,真正持孝敬之心的人不为。

“这是在扯歪理!”胡安国沉下脸色道,若因这个理由准了卫希颜的丁忧,便是对制定丧礼所秉持的宗法大义和男女有别的违背。

“那依胡参政之意,这丁忧不应该准?”丁忧归吏部职事,但丧礼归礼部职事,赵鼎便以征询的语气问胡安国。

胡安国迟疑了,说实在的,就此放过收复兵权的机会他觉得很可惜,错过这次机会,或许以后再也不会有第二次兵器与歌。

他还在犹豫中,刑部参政范宗尹便先忍不住了,这个机会怎么能错过!当即接过话道:“可以按媳而置。”他的意思是,将卫希颜视为名重生的“儿媳”,就当服斩衰,丁忧三年。

其他人的面色都古怪了起来。

胡安国皱着眉头,语气很有些无奈,“自古,夫妇之礼,夫主外,妇主内,若以媳论,则乱了男女……咳,内外之制。”

范宗尹嗤声,嘲讽道:“反正女子都已入朝了,男女之别已乱了,何妨再乱一个内外之制?”

“不妥!”胡安国断然否定,“如此,便生后宫干政之患。”

范宗尹“哈”的一声嘲笑,言语更加尖锐,“那两位还分什么内外了?媳也是婿,男女兼当了!本就是乱了阴阳,荒谬之极,议来议去也议不出个名正言顺!”在他看来,卫希颜做出这种伤风败俗之事,早就该引咎辞职,居然还请奏丁忧,真是无耻之极。他斜起眉毛冷笑,“既然是荒谬事,那就以荒谬对,要请丁忧,那就丁忧,特殊人,特殊办。倒不信了,天下还有第二个大宗师。”以后若有人拿此事为遵循,先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大宗师的份量。

大理寺参政谢如意心里嗤了声,说得冠冕堂皇的样子,若真个不愤卫希颜乱了伦常礼法,就该迫其解职离朝,岂会同意她丁忧?同意丁忧就意味着承认她和名可秀的结侣,不过是寻个相对容易削夺其兵权的法子罢了。

这就是现实,谢如意不无嘲讽地想道,现实是朝廷需要卫希颜,而不是后者需要前者。在现实面前,礼法也要妥协。儒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并压倒墨学、道学、法学等成为帝王推崇之学,不就是因为妥协世情?

谢如意看了一眼面色沉静的丁起,想起这位宰相曾在杭州治州两任,与名花流彼此无犯,只怕其中大有内情……没准当初能坐稳那个“烫交椅”的位置应有名花流背后的支持,再想一想丁起为相后,与卫希颜执掌的枢府虽有相争,却都没有伤筋动骨,其中只怕也与那位名花流宗主是有关联的。

大理寺参政想到这些,便决心做木头人,暂时观望。

做木头人的想法不止谢如意一个,章谊入政事堂最晚,多年宦海生涯让他直觉卫希颜背后的水深得很,在没有摸个七八分之前,他可不想以身试水有多深——总归礼部吏部还在前头呢,何况还有一个急着出头的刑部,他这个工部参政还是悠着点好。

户部参政叶梦得正在羡慕着兵部参政朱敦儒,好运地留在了海州,避开了这档子事!这都什么事啊?叶梦得心里叹着,决心不到万不得已不表态。

谯定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堂厅内诸位宰执相公的神色表情,听着吏部、礼部、刑部三位参政的互相辩驳,眼皮下的眼珠子动了动,心忖:听说赵元镇自幼丧父,由寡母养大,对生母感恩重于生父,看来不假,听其话语中对《传》中所定父母持丧之礼轻重不同之礼颇不赞同,大有重论之意……这下有意思了,矛盾先从内部起。矛盾之后,是妥协呢,还是分裂呢?门下都给事中很有闲心地想着,颇有几分事不关己的悠然。

这日的堂议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放衙的时候,叶、章、谢三位参政听到皇城钟鼓楼的落衙鼓声都暗底松了口气。于是,堂议无果而散。想当然尔,此事短时间内也议不出个结果来。与会的诸宰执并门下都官都各带心思离去。

至晚,卫希颜奏请丁忧的消息已经无胫而走。次日,京中朝官们便都相继听闻了。一时间议论如潮,真可谓一波未平又起

(快捷键 ←) 上一页:395服议之争(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396章 两议分化(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