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焚清最新章节列表 » 第116章 战与和 (2/2)

第116章 战与和 (2/2)

文/八月猴子
焚清 | 本章字数:695.87万字 | | 焚清txt下载 | 焚清手机阅读
主战派,太后是主和派。

主战派的领袖是户部尚书翁同龢,他的背后是一群没有实权的台谏清流。

主和派的领袖是北洋大臣李鸿章,他的背后是手握兵权的将领们,以及地方洋务大臣。

光绪帝主战,不仅仅因为有他的师傅做后盾,更为深层的原因是,他要和那个园子里的人斗上一斗!

那个人是他名义上的母后,在这个以孝道治天下的国度里,母后拥有先天的强势地位,更何况,大清国的律法为这位母后铺平了干政的道路——垂帘听政!

光绪已经二十三岁,按照祖制,从十八岁起,他就应该亲政。

然而,在这个把祖制奉为法典的国度里,这个把因循守旧视为美德的朝廷上,在垂帘听政这个问题上,竟然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垂帘听政变成了垂帘训政!

从听政到训政,那个名义上的母后,依旧牢牢地握着风筝线。

这场战争给了光绪帝摆脱风筝线的的机会!

光绪帝要赌上一把!

太后主和,皇帝主战!

这是一场非赌不可的赌局,战争的输赢,将决定政权的归属!

而且,光绪帝的赢面极大。

一切迹象表明,大清国将赢得这场战争。在国力、军力、民力上,大清国占有压倒xing的优势。

追溯前朝,泱泱z帝国从来就没有败给i本人的记录。

i本这个蕞尔小国胆敢与大清国叫板,那不过是鸡蛋碰石头。

光绪帝实在搞不明白,那些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为什么要主和?

唯一的解释是,他们是太后的人!

是太后在园子里拨弄那根风筝线,目的只有一个,阻挠他乾坤独断!

这个判断,让光绪帝怒不可遏。怒火使得他更加偏执,更加坚定地站在了主战派一边。

在大清国的最高统治者中,决定战与和的关键因素,不是国家利益,而是权利的角逐!

十九年唯唯诺诺光绪帝,突然迸发出不顾一切的固执和坚持,对i开战!否则,这个皇帝就不当了!

以退位相威胁,光绪要和太后摊牌了!

太后终于退却了,默认了他的主张。8月1i,光绪帝下诏,对i宣战。

当他的诏书昭告天下的时候,光绪帝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那是他登基以来,第一个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布的诏书!

对i宣战诏书,是光绪帝亲政的宣言!或者,是一把割断风筝线的利刃!

他清楚地记得,当他在太和殿宣读宣战诏书的时候,师傅翁同龢花白的胡须上,满是激动的泪水!

这位在忠心耿耿的老臣,终于盼来了光绪皇帝乾坤独断!

然而,开战一个多月了,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丰岛败北、京城败北、成欢败北……

紧接着是平壤失守!

丰岛、京城、成欢的战败,可以归因于敌强我弱,尚可容忍。

然而,平壤之战,清军占据绝对优势,最终,却是败得最为彻底的一战。

一万五千装备jing良的清军,凭借坚固的城墙,充足的粮草,以逸待劳,竟然没有挡住一万三千i军的劳师远征。

而且,战后统计,作为守城一方的清军,奉军统领左宝贵以下两千多人战死,四千多人受伤,而进攻方i军,仅仅战死一百八十人!战伤比超过了十比一!

这到底是谁在攻谁在守?

更为丢脸的是,平壤统帅叶志超,竟然打出了白旗,向i本人乞降!

平壤战败,拉开了清军大溃逃的序幕,从9月15i始,从平壤到义州沿途,充斥着仓皇逃命的大清国的残兵败将,叶志超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逃过了鸭绿江,自此,在鸭绿江南岸的朝鲜土地上,再也没有了清军有建制的部队。有的只是被遗弃的伤兵和换上朝鲜百姓衣服开小差的逃兵。

换言之,大清国彻底失去了朝鲜!

(快捷键 ←) 上一页:第115章 决斗(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