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中华古代名人录最新章节列表 » 名贤篇之毕公高 (2/2)

名贤篇之毕公高 (2/2)

文/欧阳靖康戴韵
中华古代名人录 | 本章字数:1023.47万字 | | 中华古代名人录txt下载 | 中华古代名人录手机阅读
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便以王作为自己姓氏。6.潘氏毕公高之四子季孙,为中华潘姓其中一宗系的受姓始祖。《广韵》、《元和姓纂》载,周文王后毕公子季孙,食邑于「潘」,子孙以邑名为氏。『姓谱』载:周文王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姓纂』载:周文王子曰毕公高,毕公高子曰季孙封于潘,因氏焉。

毕国,是中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封异母弟高于毕地(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市之北),故称为毕公高,并建立毕国,毕公高在王室担任要职。不知何时何故,断了封赐,子孙散居各地,晋国的魏氏即其一支系。

1毕国建立据《通志·氏族略》[1]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市之北),故称为毕公高,并建立毕国。2历史沿革3000多年以前的毕国,是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县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之地。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在周朝初年,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视,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此地。3毕国灭亡毕国在建立四百年之后,被西戎所灭。4亡国之后毕公高后裔毕万在亡国后投奔到晋国,晋献公让他做大夫。毕万屡次随晋献公出征,军功卓著,于是晋献公封毕万于魏[3],其后代称魏氏,并且成为战国时代的著名姓氏。其魏氏后裔中魏文侯,与赵国、韩国两国瓜分晋国后,得到周王册封,建立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仍居于毕国者,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毕氏,并且历代相传,一直沿用到了3000多年以后的今天。正由于这样,今天的毕姓跟魏姓的,是同一血脉的一家人。5迁徙分布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仕晋,因功封于魏,到其曾孙魏文侯时,三家分晋,因此有毕姓改成魏姓者。虽如此,毕姓此际在山西扎根却是不争的事实。战国时,滕国(今山东滕州)有毕战,说明此际毕姓已进入山东。先秦时期,毕姓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西汉时,南越将军毕取降汉,被封为侯。并有涿(今河北省涿州)人毕野白,这些史实表明,毕姓在北方已扩展于今河北,南方的广西也有了毕姓人。此际,一支毕姓远徙山东省东平,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东平郡的毕姓繁衍日盛,可谓族大人众,名人辈出,此际见诸史册之毕姓名人,多父子、兄弟等有血缘关系者。另外,毕姓太原郡望、河内郡望、河南郡望已日益壮大,北魏出连氏改毕姓后,入迁洛阳,使毕姓河南郡望尤为昌盛,并荫及河内。唐安史之乱后,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毕宏入蜀,偃师人毕构裔孙一支迁居郓州须昌(今山东省东平)。唐代末年,因避回鹘掳掠和黄巢之乱,有毕姓南及两湖一带。北宋时,代州云中(今山西省大同)人毕士安因仕宦落籍河南郑州,其孙毕良史先迁蔡州上蔡,靖康之耻后,避居江东。与此同时,有毕姓因仁宦或避难之故迁居江西、浙江、安徽等地。明初,山西毕姓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清乾隆年间以后,河南、山东的毕姓人,伴随闯关东的风潮,通过海路,入迁东北三省。此际亦有沿海之毕姓赴台,或到东南亚和欧美各地者。如今,毕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毕姓约占全国汉族毕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6相关信息毕国国君姓氏姬姓爵位伯爵国都不明始封此国者周武王始祖毕公高兴亡年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灭亡原因被西戎所灭史书记载7国君列表毕公高毕伯克[4]毕伯硕父[5]

(快捷键 ←) 上一页:名贤篇之滕叔绣(约前1045年─?)(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