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中华古代名人录最新章节列表 » 名臣篇之曹刿(前684年前后活跃) (2/4)

名臣篇之曹刿(前684年前后活跃) (2/4)

文/欧阳靖康戴韵
中华古代名人录 | 本章字数:1023.47万字 | | 中华古代名人录txt下载 | 中华古代名人录手机阅读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要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对百姓)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了。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如今)不行。”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胜利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说:“作战,是要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打仗胜了他们。那些(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注释:

①我:指鲁国。作者站在鲁国立场记事,所以书中“我”即指鲁国。②公:指鲁庄公。(3)曹刿(gui):鲁国大夫。④乡:春秋时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⑤肉食者:当权者。指做大官的人,当时大夫以上的官每天可以吃肉。⑥福:动词,赐福,保佑。(6)间(jian):参与。(7)鄙:浅陋,无知,指见识短浅。(8)专:独自专有,独占。(9)牺牲:祭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10)加:虚报夸大(11)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12)孚:信任。(13)狱:诉讼案件。(14)情:情理。(15)乘:乘战车。(16)长勺:鲁国地名。(17)鼓:击鼓进军。(18)败绩:大败。(19)辙:车轮经过留下的印迹。(20)轼:车前供乘者扶手的横木。(21)作气:鼓足勇气,振作士气。(22)再:第二次。(23)靡([mǐ]):倒下。

解读:

可以把曹刿称为优秀的军事家。他之所以取胜的原因,不是靠猛打猛冲,而是靠了谋略、智慧,这一点尤其让人称道。战争当中,一个优秀的谋略家,抵得上成千上万的将士。他虽然没有将士的勇猛,没有将士的勇力,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却能凭借智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取大。智慧如同水,水是无形的,看似柔弱,但是它在无形、柔弱之中积聚了看不见的力量,遇到险阻可以绕道而行,聚积起来的力量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汇成冲决一切障碍的潮流。难怪孔子要说:“智者乐水。”它们在外表和特征上十分相似:以无形克服有形,以流转变化回避强敌,以柔弱战胜阳刚。中国传统中对水的偏爱,铸成了传统智慧在阴、阳的抗衡中注重以柔克刚的阴性特征。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传统的智者,谋略家,甚至可能连操刀舞剑的力量都没有,却能运筹帷幄,在几十万大军的交锋之中,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指点沙场,调兵遣将。可以说,一场战争中的灵魂,正是那些文弱雅致的谋略家,是他们彼此间智慧的较量,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另一个有趣之处是,传统的军事谋略家不是凭借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经验来指挥作战,而是靠读书识理来完成自己使命的。看上去他们似乎因为没有亲身打过仗而缺乏实战经验,然而他们从读书识理中积累起来的智慧,足以使他们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心理状态、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等天、地、人方面的因素,来把握、预测、决定整个战争的进程。这一点在崇尚实战经验的西方军事家看来,是匪夷所思的,而在我们看来却是十分自然的。中国历史上的无数次战争都在证明着,成功的战例是文人们智慧的杰作。他们精心导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戏,然后让担当剧中角色的将士去演出。[2]

(2)曹沫劫齐桓公

原文: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⑴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⑵。鲁庄公惧,乃⑶献遂邑之地以和⑷。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⑸。

桓公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⑹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⑺,君其图之⑻。”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⑼。既以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⑽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⑾。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⑿地尽复予鲁

注释:

⑴事:为...做事

⑵三:此指多次。败北:战败而逃。北,败逃。

⑶乃:于是

⑷遂邑:鲁国的地名。和:求和。

⑸盟:结盟。

⑹左右:指齐桓公身边的人。莫:没有人。

⑺此句意思是说:齐国已经侵占到鲁国的城下了。

(快捷键 ←) 上一页:名臣篇之臧僖伯(?—前718年)(2/4)章节列表下一页:名臣篇之臧文仲(?—前617年)(2/4)(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