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臣权最新章节列表 » 309 洪武十八年(中) (2/3)

309 洪武十八年(中) (2/3)

文/受伤的害虫
臣权 | 本章字数:1509.43万字 | | 臣权txt下载 | 臣权手机阅读
同小可。”

这才悟透了其中的缘故。但也不知道老朱说的是真是假,言不由衷说道:“朝廷凭试卷取人。刘夫子秉公而论,也是无心之为。况且刘大人为太子之师。天下人之表率,心里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的。”

庞煌在言谈中尽量将刘三吾往太子的阵营里面拉,现在提及刘三吾为太子的老师,是朱元璋指定教导太子的人选,就是为了提醒朱元璋,刘三吾还是太子朱标的老师,希望能够尽量少范围内解决这件事情。

但是朱元璋却勃然变se,道:“尽管如此,南北界限如此分明。朝廷如何解释?朕当国已近二十余年,身为天下之主,岂能以平常之心理非常之事!”

听着深奥,尽管能猜测到老朱的大概用意,但却只得连连称是。朱元璋侧身看了眼随伺在侧的李贤妃,挥挥手,让她们下去后,又语重心长的对庞煌道:

“朕命翰林侍讲众人复审试卷,用意你可明白……。”

庞煌看到朱元璋这般郑重其事。方知刘三吾此番获罪已无可挽回,心里一阵纠结。原想依靠自己的强压暗示,让张信等人选出一些北方士子应付皇上,但就此看来。纵然是那样,也免不得刘三吾的黯然下场,只是可能会少死一些人而已。

而朱元璋掌控全局。这次所为势必是打压南方士林,再扶植、收拢北方读书人的心。刘三吾作为南方读书人的领袖人物,遭到打压肯定是在所难免。可惜近七十余岁,还要做朝廷的牺牲品,庞煌心里虽然不舒服,但是对于老朱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南北失调往往会造成一方坐大,对于朝廷来说,均衡两方的势力,才能达到皇家的最大利益。

朱元璋虽然强势,但是面对天下,在建朝之初,政治上也是依靠均衡。以胡惟庸为主的淮西派和以刘基为主的江浙派是他相互利用的无形刀剑。随时砍向对朝廷不利的势力,而自己以后也要面对这个问题,难道也要靠这种手段?

怀着说情的心思而来,却带着失望和满腹的疑惑而去,庞煌觉得自己还是要补充一些政治上的东西,朱元璋和他谈了好一段时间,但到后来也成了一阵的闲话,这些事情,是一个驸马都尉不能深谈的,要不是庞煌借着关心的名誉,恐怕怎么样也轮不到他来插嘴。

说一句心里话,抛出老朱杀人不眨眼和做事有些极端不说,对于政治上,比自己高明的不是一点半点,虽然这样做残忍一些,但是绝对便于今后的掌控局势,可是,老朱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一条,那就是朱元璋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打算。

身为帝王近二十载,之前又统帅过千军万马,难道不清楚自己所用之人是何等品格?难道真的以为自己认定是刘三吾等人营私舞弊?

北方地区,在历朝因为诸多因素,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自前唐以后,更是饱受战火摧残,又被蒙元统治了近百年,大明收复其地虽然是众望所归,但毕竟是以武力得之,死于无辜之百姓不计其数,而士子质量也大不如江南人才辈出,这些原因朱元璋心知肚明。

但正因为如此,他才要利用科举取士来笼络北方文人对朝廷的忠心,不错,科举取士是要公正、公平、讲究的是依文取士。但是朱元璋最多考虑的是北方的安定,要安抚北方人士,这就是国之大计了。在政治面前一切都要让步。

而刘三吾、张信等人只从公平、公正的角度上依文取士。当这两方出现冲突时,孰重孰轻就成了大是大非问题了。刘三吾、张信只是一介书生,不懂得政治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抱着死理不放,这是一种偏执,可以赢的可怜和尊重。但作为国君是要坚决把握政治方向,因为政治方向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所以对于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姑息。

而自己也不是没有给他们机会,让复阅试卷,已经是一个机会了,稍微有些为官经验的人就能看出自己作为帝王的想法,可是仍是出了一个这样的结局,怎么能不让朱元璋心存恼火,身为帝王者,最忌讳的是什么,就是官员们连成一气,杀胡惟庸做什么。不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吗?

朱元璋出于自己长治久安的考虑,尽管庞煌一直猜想。这件事和自己记忆中的科举南北榜案无关,但是始终不敢冒险。如果任由老朱这样下去,估计又是一片血流成河,和朱元璋的见面中,他可以看出了,为了他朱家的大明王朝,他不惜扼杀任何不安定的因素。

庞煌虽然是朱元璋的女婿,但毕竟不是朱家的子孙,而且庞煌是有着一定想法的人,他要是从穿越开始。就想着做一个富贵闲人的话,这件事,肯定也是袖手旁观,但毕竟庞煌为了自己的理想,也曾经奋斗过,也正在努力,他绝对不想自己的努力在老朱的怒火中飞灰湮灭。

但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黄子澄和齐泰两人一起前来觐见,同时带来了由一份稿件。题目是《论欧阳文忠公之说》,主要内容围绕着前宋欧阳修对于科举取士的理解所有感而发。

东南俗好文,故进士多;西北人尚质,故经学多。科场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明经……。

在黄子澄、齐泰两人的讲解之下,庞煌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所谓“明经”考试是以记诵经文为主。而“进士”除重文辞之外尚须发明经文的涵义(经义),二者之间难易不可同而语。

欧阳修坚决主张“国家取士。唯才是择”的原则

(快捷键 ←) 上一页:308 洪武十八年(上)(2/3)章节列表下一页:310 洪武十八年(下)(2/3)(快捷键 →)